2025-07-06来源: 艺术中国 |
开幕活动现场 当翻开书页的沙沙声与艺术装置的光影交织,知识与美学的奇妙共振正在发生!由首都图书馆主办、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担纲策划的第二季北京城市图书馆“睿寻—表达”公共艺术展,将于2025年6月30日落下帷幕。 本次艺术展自2024年12月27日启幕,为期六个月,汇聚王之纲、邓筱、史金淞、邱志杰、苏新平、何岩青、陈琦、杭春晖、林岗、金宇澄、费俊、徐冰、桐溪小蝉、隋建国、谭坦、戴耘、魏伟(按姓氏笔画排序)等知名艺术家60余件力作,并配套举办“发现美”系列文化讲座,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阅读与艺术交融盛宴。展览期间,线下观展及参与讲座活动达38万余人次,线上讲座播放量超13万次,充分展现了市民对公共艺术的热情与关注。 展览现场 作为首届“睿寻”公共艺术展的延续,本季展览在“睿寻”与re-search的探索逻辑之上,聚焦“表达”这一理念。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,将对宇宙、生命与文明的思考,化作藏匿于“书山”之中的艺术踪迹。每一件作品都在无声诉说着创作者对世界的深刻洞察,等待观众在探索中解码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。 “睿寻—表达”公共艺术展现场 “睿寻—表达”公共艺术展现场 “睿寻—表达”公共艺术展现场 “睿寻—表达”公共艺术展现场 “睿寻—表达”公共艺术展现场 展览巧妙结合北京城市图书馆极具特色的空间布局——山谷区、山体阅览区、平台阅览区、各主题馆及室外区域——将公共艺术装置、雕塑、绘画、多媒体等作品融入其中。观众漫步其间,仿佛置身艺术寻宝秘境:转角处偶遇的雕塑小品暗藏哲思,沉浸式多媒体场景打破虚实界限,星罗棋布的艺术“坐标”串联起整个场馆,让书籍与艺术品形成充满张力的对话,实现图书馆空间与艺术作品的深度融合。 《虚拟与现实的互动》讲座活动现场 《在借古开今中寻找艺术的未来》讲座活动现场 贯穿展期的五场“发现美”系列文化讲座,更是成为艺术与大众对话的桥梁: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之纲教授以《虚拟与现实的互动》为题,探讨公共艺术中虚实交融如何重塑我们的艺术认知与参与方式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院长丘挺教授在《在借古开今中寻找艺术的未来》中,剖析当下艺术界的机遇挑战,分享承古拓新的实践经验。 《让书籍成为艺术语言创作实践分享》讲座现场谭坦老师与听众互动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谭坦围绕《让书籍成为艺术语言创作实践分享》,探讨艺术家手制书的创作方法及其当代意义。国家一级美术师史金淞以《“未来诗学”引发的当代艺术工作》为题,与观众共探传统与未来间的平衡,以及如何创新诠释传统文化符号。 《“未来诗学”引发的当代艺术工作》讲座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在《艺术的情境化生成与体验》中,结合北京城市图书馆《知识山丘》《元宇宙体验馆》等馆内项目案例,探讨在数字时代如何通过艺术的情境化生成方法,来构建现代图书馆知识的情境化体验。特邀嘉宾、参展艺术家化身“文化向导”与观众面对面交流。从作品解读到跨界思考,有效打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,让文化艺术真正融入大众生活。 《艺术的情境化生成与体验》讲座现场 这场持续180余天的艺术盛宴,是北京城市图书馆突破传统功能边界、构建复合文化综合体、打造首都文化新地标的有力创新。展览不仅重塑了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属性,更以“艺术+阅读”的创新模式,拓展了市民生活美学的维度。从孩童好奇的目光,到学者沉思的神情,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观众都能在此找到与艺术共鸣的触点,全方位地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。 每一位热情参与、驻足欣赏的观众,赋予这场艺术之旅更深厚的意义。北京城市图书馆将持续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活动,期待与您再次相遇在知识与美交织的“书山”宇宙!(图片由主办方提供) 责任编辑:王洁 |